一眼八十载,为北理工喝彩!
京工华章歌盛世
八秩薪火启新元
1940年,她诞生于抗战烽火
一路从延安走来,栉风沐雨
2020年,她即将迎来八十华诞
今天,官微君将带你一起搭乘时光机
回首过往,穿越时光
一眼看尽北理工八十年
1940年-1945年
延安诞生 丰碑永存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自然科学院。自然科学院为抗战建国而诞生,在延安五年多的办学过程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抗日战争服务,为边区经济发展服务,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树立起一座红色丰碑。
★
1940年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前身是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图为1940年,林伯渠(左一)、陈康白(右三)等勘察自然科学院校址留影。
延安时期,自然科学院的校舍全貌。
自然科学院学生露天上课
发明马兰草造纸法,服务边区建设。
1943年
1943年3月,自然科学院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合并,对外统称延安大学。图为组建新延安大学通报。
1945年-1949年
辗转华北 薪火相传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以后,党中央决定将包括自然科学院在内的办学力量向东北转移。1945年11月15日,自然科学院离开革命圣地延安,开始向东北迁移。
★
1945年
1945年12月自然科学院师生到达张家口,因战争爆发,留在华北办学。图为学校在张家口的办学旧址。
1948年
历经华北辗转办学后,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图为1948年9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在井陉成立时的师生合影。
1949年-1951年
迁址北京 蓄势拓新
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1949年7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跟随党中央迁址北平(北京)。至1951年年底,学校建立了八个系、二十五个专业,招聘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校任教,初步成为一所专业设置较为齐全的新型社会主义重工业大学。
★
1949年
1949年7月-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奉命迁址北平(北京)。图为当时进驻的原中法大学校址。
1949年10月1日,华北大学工学院师生以中央机关干部身份光荣参加了开国大典。
1950年
1950年10月,中法大学停办后,其校本部、图书馆和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加强了学校基础课的教学力量,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理工并重发展提供了条件。
1951年
1951年6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华北大学工学院在北京市西郊车道沟购地一百亩建立新校舍。图为建设中的“延安大楼”。
1952年-1966年
光荣京工 矢志国防
在国家重工业优先建设及“兵工提前建设”的背景下,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确立了为国防工业服务的面向,使学校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大学,开启辉煌“京工岁月”。
★
1952年
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图为北京工业学院师生在校门前合影。
航空系调出,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采矿工程系及专修科调出,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
冶金系调出,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办学力量并入北京工业学院。
1950-1952年,学校东皇城根校址校舍和操场。
1953年
1953年底,由于在车道沟发现优质煤田,学校另选海淀区巴沟(现中关村校区所在地)作为新校址,开始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一号楼(今南门1号楼)
二号楼(今2号办公楼)
东操场和教学北路
1955年
1955年12月30日,《北京工业学院校报》正式发刊。
1956年
1956年,学校师生成功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装置,并向邮电部申请了49.75兆赫作为电视信号发射频率。自此,“中国电视第一频道”永久落户学校。
1958年
1958年8月1日,在建军30周年之际,国防部举办“八一献礼”大会,北京工业学院组织展品参展。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参观了学校展品。
1958年9月9日,学校师生在河北宣化成功发射新中国第一枚固体燃料二级探空火箭。
1958年7月-1960年7月,学校师生研制了新中国第一枚反坦克导弹——“265-1”型反坦克导弹。
1959年
195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确定北京工业学院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校之一。
1959年10月3日,我校举行第一届校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等参加庆祝典礼。随后举办建校成就展,中共中央委员、我校延安时期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等参观了展览。
1960年
1960年1月18日,贺龙元帅来北京工业学院参观科研成果展览。
1964年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学校师生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5年
20世纪50年代末,学校仪器系师生开始进行远程照相机的技术性探索,研制了一种三米焦距地面远程照相机。1965年,生产出完整的样机。此后,师生对设备不断改进调试,1978年,三米焦距地面远程照相机通过鉴定,定名为“78式三米焦距远程照相机”。
1966年-1976年
艰难岁月 恪守使命
1966年5月-1976年10月,在特殊艰难的岁月中,学校仍以服务国家、培养人才为己任,坚持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
1971年
1971年,学校研制了双管电控自动化高炮。该项目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6年
1976年,继50年代成功研制第一台大型天象仪样机后,新型大型天象仪研制成功,被安装在北京天文馆,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78年,该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7年
1977年,学校主要参研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研制成功,成为此后30年中我国军队最重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与此同时,学校参与研制了“J-201”反坦克导弹,获得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6年-1999年
改革开放 再谱华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学校也迎来了新的春天,教育事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建设时期。
★
1978年
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北京工业学院新生开学典礼。
1981年
1981年4月13日,学校与美国加州北岭州立大学建立海外校际合作关系,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学校建立的第一个海外校级合作关系。
1984年
1984年10月13日,学校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1985年
1985年9月,在45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正式成立了校友总会。
1986年
1986年,学校完成了《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的编辑工作。该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被列入“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
1986年9月21日,徐特立铜像在学校中心花园落成,习仲勋同志为铜像揭幕。
1986年9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参加我校校庆活动和并在徐特立铜像揭幕仪式上致辞。
1988年
1988年5月11日,学校正式启用“北京理工大学”新校名,国务委员兼机械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邹家华同志为新校名揭幕。校名“北京理工大学”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
1990年
1990年10月14日,学校举行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
1990年9月,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学校承担了多项亚运会工作任务和服务项目,包括研制火炬点火系统、防爆拖车安全测试,参与开幕式撞钟击鼓仪式的设计和大会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制作任务等。
1995年
1995年,学校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
1998年
1998年夏季,全国性的特大洪涝灾害牵动了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心,我校广泛开展赈灾募捐活动,师生员工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图为1998年9月8日,学校在对所捐衣物打包后,集中运往灾区。
1999年
1999年9月1日,中心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到3.8万平方米,成为世纪之交我校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2000年至今
追求卓越 开创未来
跨入新世纪,以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为标志,学校进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时期。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2000年
2000年9月23日,学校举办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2000年9月23日,在学校逸夫楼举行了国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北京理工大学协议签字仪式,这标志着我校成为全国第十所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
2001年
2001年10月8日,西山实验基地建设项目竣工,正式投入使用。
2003年
2003年春天,北理工师生团结一致、全力以赴,成功抗击“非典”。
2003 年,学校在应届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延续至今。
2005年
2005年9月25日,学校举办建校65周年庆祝大会。
2007年
2007 年 9 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08年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学校负责奥运会排球比赛北理工场馆的运行组织工作,为五棵松体育中心等比赛场馆提供志愿者支持。图为承办了奥运会排球比赛和残奥会盲人门球比赛的学校文体综合馆。
北京奥运会期间,学校承担科技奥运和奥运安保项目的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研制的纯电动大客车及其配套系统“独步”奥运核心区。
学校研制的全景式智能仿真编排系统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核心利器”。
学校研制的动态烟火技术为全世界呈现了奥运绚烂烟花。
2009年
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中,学校2323名师生参与群众游行“民主政治”方阵。
2010年
2010年,学校迎来建校7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
2010年8月26日,学校确定了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并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确定为校风,将徐特立老院长题写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确定为学风。
2014年
2014年5月20日,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关于北京理工大学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举办“中俄大学”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9月13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中俄两国元首发来贺电,祝贺学校开学。
2015年
2015年9月19日,我校举行建校75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起,学校定点帮扶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2019年4月,方山县实现脱贫摘帽。
2016年
2016年9月,位于我校中关村校区的中关村国防科技园落成启用。
2017年
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
2018年,学校设立“懋恂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教师。2018年9月7日,学校向王越院士颁发了首个“懋恂终身成就奖”。
2018年,学校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启动SPACE+X(寰宇+)计划,有序推行“书院制”育人模式。
2019年
2019年3月,学校发起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简称“延河联盟”)。
2019年6月,北理工大学生足球队第十次获全国高校超冠联赛总冠军。
2019年7月,学校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北理工1号”发射成功。
2019年,学校5058名师生直接参与到阅兵式、群众游行、广场合唱、联欢活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志愿服务和庆祝活动道具安检7项任务中,成为全国直接参与、支持保障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人数最多的高校。
2020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校师生守本职、肯担当、敢创造,保障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发挥优势开展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
2020年教师节前夕,学校举行庆祝第36个教师节暨教师表彰大会,毛二可院士获颁第二届“懋恂终身成就奖”。
2020年
金秋九月,北京理工大学即将迎来
建校八十周年
她从延安走来
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
她在北京发展
壮大于国家建设之际
她向时代奋进
腾飞于伟大复兴之时
八十载栉风沐雨,薪火相传
八十载初心不改,春华秋实
特立潮头,开创未来
北京理工大学,生日快乐!
官微推荐 ●●
🔗 八秩风华,喜迎萌新 | 北理工2020级研究生新生报到攻略
出品:党委宣传部
图片:校史馆、往期推送及媒体报道
供稿:哈楠
编辑:徐梦姗、杨文倩、刘奇奇
祝北理工80岁生日快乐!
点分享
点赞
点亮